假设检验与研究假设

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1-12-01浏览次数:111

作者:李宏翰

原载:

https://blog.sciencenet.cn/blog-2619783-1314598.html

心理学专业的学生,在学习心理统计学的过程中,会遇到一些难点,无论主讲教师解释多少次,大部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;或者,大部分学生曾经理解了,可是,没过多久,他们又忘记应该如何理解。某些知识之所以成为难点,原因往往在于它们不直观,具有认识论甚至世界观的性质。例如,假设检验就是这样的一个难点。这里从便于理解的角度,以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,简要阐释假设检验,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研究假设问题。

有意义的心理学研究,应当是考察各种有关差异的,比如,行为差异、意识差异、环境差异。差异,意味着不一样,也就是有问题,有需要解决的问题,亦即,有值得研究的问题。如果有关方面没有差异,也就没有问题,亦即,没有需要解决、值得研究的问题。这是心理学研究的起点。因此,不从差异的角度思考,就难以真正找到可以研究的问题。

同时,心理学研究还有一个没有直接表达、但是内在接受的前提,那就是,如果没有其他情况出现,那么,有关方面是没有差异的,亦即,是相同的、平等的。换句话说,如果有关方面存在差异,那是出现了其他情况,比如,实验操纵。心理学研究,通常就是在这个前提下,考察各种差异及其他情况的。

对于量化研究,需要测量有关变量在各种条件下的数据。测量,都会存在误差,从而,无论各种条件之间是否存在其他情况造成的差异,实际测量结果几乎都有差异。这样的差异究竟是不同条件造成的,还是测量误差造成的?统计学家提出了差异的统计显著性检验,把测得数据的变异进行分解,用不同条件之间的变异与误差变异进行比较,比较的指标是二者的比值。

这里的误差变异,是指由随机因素造成的,相应地,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问题是,得到相应的结果,由随机因素造成的概率有多大。如果这个概率很小,例如,小于0.05,就认为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,亦即,得到的这种结果不太可能是由随机因素造成的,从而推断,这样的结果是由考察的其他特定因素造成的。

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讲,研究者要提出有差异的研究假设。但是,统计显著性检验理论指出,无法对这样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,能够检验的是无差异的假设。这是为什么呢?原因很简单,如上所述,研究结果出现差异是很容易的,提出有差异的假设,得到有差异的结果,这是证实主义,而证实主义是不可靠的,可靠的是证伪主义。

证伪就是提出一种命题,证明它是假的。因此,在假设检验时,要提出与研究假设相对的命题,即假设。这种假设陈述的是各种条件对应的总体参数之间不存在差异,亦即差异是零的假设,称为零假设。从而,假设检验的靶子或者说对象就是这个零假设,假设检验中可能犯的拒真错误与纳伪错误,也是针对零假设而言的。

顺便指出,零假设的英文是null hypethesis,有人喜欢把它译为“虚无假设”,大概想形成4个字的词语与“备择假设”匹配起来。不过,这样的翻译令人感到虚无和费解;翻译为零假设,不仅符合原意,而且通俗易懂。

心理学的量化研究,所提出的研究假设不仅应当是有差异的,而且应当是有意义的。所谓有意义的研究假设,就是这样的研究假设是基于文献的,更准确地说,是基于理论的。否则,提出的研究假设很可能是没有意义、没有价值的,因此,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就是事后解释,而事后解释是不太顶用的。

在实际研究中,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,即研究者显得对没有差异的结果更感兴趣。例如,有研究者对人格的生物学理论感兴趣,在阅读这一领域的文献时,偶然看见关于外向性生物学基础的两种理论。理论1预测,经历过超声波之后,外向者的血压将比内向者的血压更高。理论2预测,经历过超声波之后,外向者血压的增高将与内向者血压的增高相当。因此,理论2预测,经历过超声波之后,外向者与内向者的血压是没有差异的。

现在,出于个人原因,这名研究者赞成理论2,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个理论。让外向者和内向者经受超声波,并测量他们的血压。在分析相应的数据时,发现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经受过超声波之后,外向者和内向者之间的血压存在差异。研究者面对这一结果,感到很高兴,它是不利于理论1的证据。

其实,这一结果也不是支持理论2的证据。它虽然与研究者赞成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,然而,它却不是对这个理论的检验。没有差异的研究发现,正是外向者与内向者无论如何都与血压毫无关系时,应当预期的结果。

也就是说,在上述实验中,理论2的预测与零假设的预测是相同的,因此,也就未被实验所检验。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?从前面介绍的内容可知,所谓理论2不涉及差异,根本就不是理论。既然不是理论,也就不存在检验的问题,自然也提不出相应的零假设。显然,没有零假设,就无法进行假设检验。